「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两个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如何从法律角度解读此事?
争议的焦点是“刹车失灵”,而诉讼请求是“名誉权”和“隐私权”。
此前报道:
2021年4月19日,上海国际车展媒体日,有网友爆料称,车展现场的特斯拉展台出现车主维权事件,一位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的女士,站在一辆特斯拉展车车顶高声呼喊:“刹车失灵!”
因行为过激,这位女士随后被保安带走。
当日晚,特斯拉再次回应此事: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
主要有两条,其一是,张女士起诉特斯拉侵犯其名誉权案,特斯拉胜诉;
另外,张女士起诉特斯拉侵犯其个人隐私案,特斯拉同样胜诉。
特斯拉在公开女车主的数据前,女车主本人已经将案涉车辆的数据主动进行公开,不能认为特斯拉侵犯了女车主的个人隐私权。
而特斯拉在接受采访过程中提到维权女车主有团队,只愿意高额赔偿等言论不够严谨,但并没有刻意贬损、女车主的人格,仍然与女车主沟通协调并且对女车主的诉求作出回应。
因此,诉讼请求被驳回是合理的。
,下面举两个例子,说一下这次特斯拉该胜诉,也赢得没毛病。因为如果遇到事情连基本的回应和自己的语言组织都不能有,那等于被人摁在地上摩擦了!
张女士诉特斯拉侵犯其名誉权一案
法院认为,张女士购买的特斯拉汽车使用一年后发生交通事故,其对产品质量提出质疑,因产品质量争议协商未果,张女士将喷涂“刹车失灵”字样的事故车辆停放至公共场所,之后又在上海车展身穿印有“刹车失灵”字样的上衣登上展车车顶。
特斯拉北京公司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官方微博、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的“团队”“洗白”“她只愿意高额赔偿”等内容,总体上是对双方沟通、协调过程中相关事实的叙述和对张女士诉求主张的回应,虽然措词不够严谨,但并未使用侮辱性言辞,也未刻意贬损、丑化张、李二人的人格,故不能认定特斯拉北京公司、特斯拉上海公司等侵犯了张、李的名誉权。
什么意思?举个例子:我把你撞了一下,你找我要100万,我找你协商解决,在赔偿金额等方案上讲不下来。这时候我对外说,她要的金额太高,没法讲。——这基本符合事实,不能算捏造事实丑化你的名誉!
张女士诉特斯拉侵犯其个人隐私一案
特斯拉公司针对张女士提出的质疑予以回应,其在接受市场监管报社采访时将包括车架号在内的案涉车辆事故发生前一分钟的车辆数据配以文字说明提供给市场监管报社,市场监管报社未做删改、未做主观评论予以公布,从该组数据及文字说明内容上看,仅是对相关数据做出了描述和说明,并不能关联到张女士的个人私密信息。
特斯拉公司在处理该信息前,张女士本人已在其微博中将案涉车辆数据整理后予以公开,车架号出厂时已在车前挡风玻璃下方公开标示,特斯拉公司及市场监管报社实施的上述行为不具有违法性,在处理已经公开的相关信息时未超过合理范围,未对张女士的个人信息造成侵害。关于张女士称特斯拉公司将不完整行车数据选择性公开恶意引导社会舆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采信。
什么意思?再接上个例子:我把你撞了这件事,因为我们协商没讲下来,你在我相亲会上闹了一场,把我搞得很难看,七大姑八大姨介绍很多相亲对象都觉得我不行,面对质疑,我发了一个公告,内容就是我在哪天哪低撞到了你的哪个部位,这些透露一些澄清事实必须要的有关细节,也没有故意隐藏一些事实,是合法合理的回应,我没告你寻衅滋事闹我相亲会就不错了。
'